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药白术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药白术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药白术有哪些功效?
在紫茵所在的医院,医生比较喜欢用的中药之一就是白术了,估计有一半的处方都会用到它,那为什么它这么受医生的青睐呢?请跟随紫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白术以根茎入药,于冬季采挖,性属温,味甘、苦。味甘,就意味着它能入脾,有补脾的作用。味苦,说明它又能燥湿,而脾虽然能够运化水湿却又怕湿,白术的苦味正好能除去多余的脾湿使脾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。白术又是温性的,“脾为湿土,得温则运”,也就是说脾比较喜欢温性的食物,脾温暖了,其运化功能才会正常。由此可见,白术的性味刚好都是脾喜欢的,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健脾燥湿,归脾胃经,还被誉为“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”。
中医认为:脾胃为后天之本,为气血生化之源。脾胃的好坏,能直接影响到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、新陈代谢等方面,甚至与寿命长短息息相关。所以在中医养生方面,补脾胃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方法。而白术刚好又是健脾第一要药,因此它的地位还是很高的。
白术又有益卫固表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。这点跟黄芪很相似,但作用却没它强。
白术又能利水消肿,主要用于治疗因脾气虚弱所引起的水肿。
白术还能补气安胎,可用于治疗因脾虚所致的胎动不安症。
白术不仅能内服,外用的功效也是非常不错的。它历来一直都被爱美人士所青睐,被广泛用于各种护肤品当中,有美容养颜的功效,这里我们就不细说啦。
白朮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朮的根茎,以浙江产白朮为最著名。性味苦、甘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功能:补脾益气,燥湿利水,固表止汗。应用举例:1、脾胃气虚,运化失常所致纳少、气短、脘腹虚胀、倦怠便溏等,常与党参、茯苓等同用。2、脾胃虚寒,脘腹冷痛,呕吐腹泻常与党参、干姜等同用。3、脾失运化而致泄泻便溏、倦怠乏力常与党参、茯芩、扁豆等同用。4、水肿和痰饮常与桂枝、茯苓、猪苓等同用。5、肾阳虚浮肿常与附子、生姜等同用。6、脾胃虚寒、肢体浮肿常与厚朴、木瓜、干姜等同用。7、表虚自汗常与黄芪、浮小麦等同用;恶风自汗常与黄芪、防风等同用。8、风湿痹证,一身烦痛,常与麻黄、桂枝等同用;风湿痛不能转侧常与附片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等同用。9、胎动不安常与菟丝子、续断等同用。常用量3一12克,入汤剂,大剂量可用至30克。凡阴虚内热津液不足者忌用。主含挥发油,油中为苍朮醇、苍朮酮为主,并含ⅤA类物质。有促胃肠分泌、利尿、降糖、护肝等作用。明白了吗?欲知更多相关知识,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。
白术这个药,在临床应用上有生白术和炒白术,一般用炒过的白术能加强健脾燥湿的功效;在健脾胃这方面,临床应用白术非常普遍的,而且功效强大,非常实用。
脾胃为后天之本,脾气虚弱,或脾胃为湿所困,最容易导致营养消化吸收功能障碍,胃肠发生疾病,并且导致身体的脏腑功能得不到脾胃的后天营养精微的充养,进而发生一连串后续的症状,所以健脾胃补中气是调理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。
白术这个药兼有健脾补中气、燥湿、利水、祛湿、止泻等多种功效;在临床上比如参苓白术散用白术搭配茯苓、陈皮、砂仁、淮山药等药物,以健脾利水祛湿止泻;四君子汤有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组成,里面用到白术也是健脾补气的主要药物;其他还有很多配方,比如枳术丸、半夏白术天麻汤、归脾丸等,都是以白术为主要的治疗药物。
因此在临床上白术在健脾祛湿利水止泻等方面,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但白术这个药总体的性质偏温燥,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使用过度,这是需要注意的。
在民间的也经常用白术来做汤料,比如白术猪肚汤,就是以白术配猪肚炖汤,改善脾气虚弱中气不足所导致发生的诸多病症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药白术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药白术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