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茜草的功效与秘方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茜草的功效与秘方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茜草是什么样的草药呢?有啥功效?
首先谢谢邀请。
茜草是中医在临床中常见化瘀止血药。不仅能化瘀止血,还能够凉血通经。在临床中一般生用或者用酒炒制。若果您患有风湿痹痛,这味药材我也是比较推荐的。那今天借着这位网友的提问,我就想大家介绍一下茜草的功效及用量用法。
茜草苦、寒,归肝经。其主要功效为凉血化瘀止血,通经。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为:
用于血热夹淤的出血证,如吐血、衄血、崩漏、尿血、便血等。本品苦寒泄降,专入肝经血分,能凉血止血,又能活血散瘀。治疗吐血、衄血等,常配大蓟、侧柏叶等,如十灰散;若冲任不固之崩漏,则配黄芪、白术、乌贼骨等。如安冲汤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用于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,风湿痹痛等。本品能够消瘀滞,通经脉,利关节。尤其多用于妇科,早在《内径》中,就有以本品配伍乌贼骨、雀卵、鲍鱼,治疗血枯经闭的记载;临床治疗血瘀经闭,常配桃仁、红花、当归等同用。治疗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,可单味泡酒服,或配其他活血疗伤药剂祛风通络药同用。
最后为大家介绍的是用量用法。煎服,10-15克。止血炒炭用;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。
爱中医,爱本草。大家在中药养生方面有什么想要了解的,可以关注我,并向我提问,我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。
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戓根茎入药,以条粗大、表面红棕色、断面红黄色、无茎基、干浄者为优质品。分布于我国陕西、山东、河南等地。春秋两季采挖,除去茎叶、洗净晒干备用。生茜草,偏于活血化瘀。炒炭的茜草,偏于止血。本品味苦,性寒。归肝经。有化瘀止血、凉血、通经的功效。与生地、丹皮等药同用,可治疗血热出血有瘀者,可达到凉血、化瘀止血的功效。无瘀滞者,可用茜草炭与大蓟、侧柏叶配伍治疗血热出血无瘀者。如中药方剂的十灰散。与当归、香附、赤芍等配伍可治疗妇女血滞经闭者。与红花、当归、川芎等同用,可治疗跌打损伤。与鸡血藤、海风藤等袪风通络同用,可治疗风湿痹痛的患者。
白茅根、茜草和芦根这三种中药一起有什么功效?
这三种药一起服可治热入血份引起的鼻出血,大小便血等一切内外因热引起的出血证,茅根味甘,通关逐瘀,止吐鼻血,客热可祛。茜草味苦,便,䶊吐血,经带崩漏,损伤瘀热。芦根甘寒,清热生津,烦渴呕吐,肺痈尿频。肺胃热盛引起的鼻出血最有效。
白茅根味甘苦,性寒,无毒。 入肺经、胃经、小肠经。 能凉血止血,清热解毒。茜草性寒,味苦,归心、肝经,能凉血止血、活血通经、止咳祛痰。芦根味甘,寒,归肺经、胃经,能清热生津,除烦,止呕,利尿。
三种药物协同能清泄肺胃之热,又能生津润燥,凉血止血。
冬春之鼻出血多由燥淫所伤,这三种药物搭配味道不怎么苦,治鼻出血效果不错!
芦根在中药学的分类中属于清热泻火药,具有清热生津、除烦止呕,利尿的作用,临床上主要用于热病伤津、烦热口渴,以及胃热呕吐和肺热咳嗽,肺痈咳吐脓血等;治疗热淋涩痛常配伍白茅根、车前草!
白茅根在中药学的分类中属于凉血止血药,具有凉血止血,清热利尿的作用;临床上主要用于血热出血引起的吐血、鼻衄、咯血、咳血等,此外还用于淋证,水肿、小便不利及湿热黄疸,常配车前子、赤小豆;
茜草在中药学的分类中属于化瘀止血药,具有凉血止血、活血痛经的作用,临床上主要用于血热夹瘀的出血证,治疗血热的吐血、鼻衄、常配大蓟等;此外还用于血瘀经闭,跌打损伤,风湿痹痛等;
三者配伍具有清热利尿,凉血活血,止血的功效;对于一岁半的小孩常流鼻血,如果符合血热妄行的病证可以采用芦根10g、白茅根10g、茜草5g煎水喝,一天一次就可以了,此外还可以用白芨10g、苇茎/芦根15g用适量水煎至25ml左右滴鼻子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止鼻衄的作用!
更多医药学知识请关注作者!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茜草的功效与秘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茜草的功效与秘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