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疳积草功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疳积草功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疳积草的功效和作用有什么?
疳积草的功效和作用有什么
疳积草具有清热利湿(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)、消积导滞的功效。用于治疗小儿疳积(一种小孩慢性病,表现为形体消瘦,饮食异常,腹胀,面色差,毛发稀疏枯黄等),消化不良,肝炎,肠炎,感冒,喉痛。眼结膜炎,颈淋巴结结核,疖肿。
疳积草,药性辛、凉,味苦。因此不能过久过多的服用,以免损伤脾胃,导致腹泻,腹痛等。建议遵医嘱服用疳积草,以免产生不良反应。
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韩盛旺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鸡眼草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?
谢邀。鸡眼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是一种可以使用的野生草本植物,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野菜。
形态特征:披散或平卧,多分枝,高10-45厘米,茎和枝上被倒生的白色细毛;叶为三出羽状复叶;托叶大,膜质,卵状长圆形,比叶柄长,长3-4毫米,具条纹,有缘毛;叶柄极短;小叶纸质,倒卵形、长倒卵形或长圆形,较小,长6-22毫米,宽3-8毫米,先端圆形,稀微缺,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,全缘;两面沿中脉及边缘有白色粗毛,但上面毛较稀少,侧脉多而密。
花小,单生或2-3朵簇生于叶腋;花梗下端具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,萼基部具4枚小苞片,其中1枚极小,位于花梗关节处,小苞片常具5-7条纵脉;花萼钟状,带紫色,5裂,裂片宽卵形,具网状脉,外面及边缘具白毛;花冠粉红色或紫色,长5-6毫米,较萼约长1倍,旗瓣椭圆形,下部渐狭成瓣柄,具耳,龙骨瓣比旗瓣稍长或近等长,翼瓣比龙骨瓣稍短。
荚果圆形或倒卵形,稍侧扁,长3.5-5毫米,较萼稍长或长达1倍,先端短尖,被小柔毛。花期7-9月,果期8-10月。
主要功效:对感冒发烧和腹泻以及肝炎都有良好的缓解作用,对小便不利和便秘以及女性白带异常,鸡眼草也有很好的治疗功效。
农村常见的鸡眼草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?
鸡眼草,又名牛黄黄、掐不齐、公母草。为豆科一年生草本。其适应性较强,在我国南北均有分布。多生长于路旁、山坡、草地、林间、溪畔等地。可做牧草和绿肥。
鸡眼草茎枝纤细,多分枝,平卧或披散生长,分枝能力较强;其小叶呈长圆卵形,纹脉清晰;花细小,单生或簇生,花冠紫色或粉红。多野生,少有人工种植。
鸡眼草全草可入药。七、八月采收。采回后,洗净,晒干备用。其性平,味甘、辛。入胃、大肠经。有清热解毒、健脾利湿、消暑截疟等功效。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、湿热黄疸、暑湿吐泻、疟疾、痢疾、跌打损伤、痈疮肿毒、汤火烫伤等。可鲜用,亦可干用。可内服,可外用。内服:3一5钱,煎服。外用:鲜品适量,洗净,捣敷;或煎汁洗。
一、治中暑 鸡眼草有清热解毒、消暑利湿的功效。可用于治疗中暑及暑湿泄泻。取鸡眼草4两,捣烂,以温开水服。
二、治湿热黄疸 鸡眼草清热、解毒、利湿的功效可治湿热黄疸。取鸡眼草一两,煎汁服。
三、治食积腹胀 《福建中草药》载“利水消积,治消化不良、腹泻。” 鸡眼草富含纤维素,入胃和大肠经,对食积腹胀,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。可取鸡眼草3一5钱,煎汁服。
四、治痈肿疮毒 鸡眼草清热解毒的功效,可治痈肿疮毒。取鸡眼草鲜品适量,洗净,捣敷。
鸡眼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披散或平卧,多分枝,高(5-)10-45厘米,茎和枝上被倒生的白色细毛。叶为三出羽状复叶;托叶大,膜质,卵状长圆形,比叶柄长,长3-4毫米,具条纹,有缘毛;叶柄极短;小叶纸质,倒卵形、长倒卵形或长圆形,较小,长6-22毫米,宽3-8毫米,先端圆形,稀微缺,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,全缘;两面沿中脉及边缘有白色粗毛,但上面毛较稀少,侧脉多而密。花小,单生或2-3朵簇生于叶腋;花梗下端具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,萼基部具4枚小苞片,其中1枚极小,位于花梗关节处,小苞片常具5-7条纵脉;花萼钟状,带紫色,5裂,裂片宽卵形,具网状脉,外面及边缘具白毛;花冠粉红色或紫色,长5-6毫米,较萼约长1倍,旗瓣椭圆形,下部渐狭成瓣柄,具耳,龙骨瓣比旗瓣稍长或近等长,翼瓣比龙骨瓣稍短。荚果圆形或倒卵形,稍侧扁,长3.5-5毫米,较萼稍长或长达1倍,先端短尖,被小柔毛。花期7-9月,果期8-10月。
欢迎邀请我回答问题,胸毛出品,必属精品
关注胸毛哥,给你不一样的呵护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疳积草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疳积草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